首页

女王舔脚调教视频

时间:2025-05-24 14:54:25 作者:朝鲜调查驱逐舰下水事故 造船厂厂长被传唤 浏览量:85540

  中国的国防支出预算问题在每年的全国两会上都是外界关注焦点之一。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显示,今年中央本级安排国防支出预算16655.4亿元人民币,增长7.2%,增幅与去年持平。

  对于中国国防支出预算,全国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表示,要正确理解国防支出预算的“和平底色”,需通过两个维度观察。

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摄

  首先,国防支出预算不能只看数字大小,更要看其用途是什么,效果如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杨明杰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始终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不同于一些军事大国将财政预算直接用于战争军火制造,中国国防支出是为了应对自身面临的复杂安全挑战,也是为了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

  记者梳理发现,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声音在今年两会上有更多明确释出。比如,回答中国第四艘航母在建情况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委员袁华智强调,中国建航母不是为了跟美国比,而是为了保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保护国家权益。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大会发言人娄勤俭在人大会议首场发布会上提到,中国总体保持国防支出合理稳定增长,是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更好履行大国国际责任义务。

  具体而言,作为海陆兼备的国家,中国本身面临复杂的陆地边界与海洋权益问题;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一直积极参加国际灾难救援和人道主义援助,尤其是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是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军事能力提升,获益的不仅是中国,更是世界。”杨明杰说。

  3月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预备会议。图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走向人民大会堂。 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第二个维度在于,中国国防支出预算始终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中国国防支出预算多吗?据娄勤俭介绍,与美国等军事大国相比,中国国防支出无论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还是国民人均国防费、军人人均国防费等,一直都较低。

  中国军网“钧正平工作室”8日发文说,从2016年起,中国国防费预算连续9年保持个位数增长。反观其他国家,美国、日本、印度等国防预算增幅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上。拿国内生产总值占比来说,中国国防费常年维持在占比百分之一点几,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美国的这一比例在3%以上。按人均军费开支算,美国则是中国的15倍多。

  文章称,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这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

  “事实上,对照国防建设需求,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盼,中国军力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我们正在发展中弥补差距,而不是要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杨明杰说。

  然而,为何仍有一些外媒炒作“中国军力威胁论”?杨明杰表示,这种恶意猜测的核心仍在于其对中国军事建设意图的错误评估。

  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在阐述今年收支政策时,明确了国防预算支出方向,其中提到,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研究完善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支持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就业等工作。

  针对所谓“隐形军费”猜测,杨明杰表示,这是一些西方国家的“镜像式”思考,在用他们自己的做法来揣测中国,中国国防支出预算向来适度合理、公开透明。

  正如娄勤俭所言,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愿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来源:中国新闻社

  原标题:《(两会观察)两个维度观察中国国防支出预算的“和平底色”》

点击进入专题: 2024年全国两会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一见·九场座谈会里的“一以贯之”

5月9日至10日,朱是西率南阳市党政企考察团赴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考察;5月11日上午,率南阳市党政企考察团赴安徽省亳州市考察。朱是西在两地的考察重点皆为中医药产业。

国庆假期进出京客流量达2875万人次

  林郑还表示,特区政府近期正在筹备成立独立检讨委员会,以探究修例风波成因及深层次社会问题。但她坦承,在现时“起底”和人身攻击现象频发的环境下,找人加入该委员会有难度,特区政府会再努力。

中秋国庆假期 重庆千年古镇磁器口游人如织

习语|“内在有激情,还要从容不迫”

香港美协主席、香港文联常务副会长林天行在活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香港是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国际大都会,深深扎根于璀璨夺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我们秉承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态度,致力将香港打造成连接中外文化艺术的璀璨桥梁,共同书写文化繁荣的新篇章。”

中英/北爱教育合作论坛在贝尔法斯特举行

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 张素)环境、社会与治理(ESG)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一系列数据表明,投资者、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越来越重视ESG鉴证,建议企业尽早采取行动做好准备。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